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关键,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金融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打造特色鲜明、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响应学院提出的“四个一百”工程,2011年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1.以考取证书为手段,推进教师业务水平精细化
鼓励教师参加行业从业资格考试、职称考试、执业资格考试,是有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这也是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院积极鼓励和要求教师参加业务知识考试,要求一年内,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从业资格证书,专业带头人必须取得行业中级以上职称证书;鼓励全体教师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准备考试,强化专业教师业务水平,使教师专业知识掌握的更加精细、更加准确,为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2.以资源库建设为重点,推进教师素质综合化
7月19日-25日,派专任教师韩雪英等一行7人赴内蒙古参加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研讨会。通过参加该研讨会,教师了解到目前教育部组织的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最新成果,包括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实训环节设计及资源建设的整体框架和思路,掌握了12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资源库的具体内容以及能力测试的内容和方法,并进一步明确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利用资源库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包括专业理论和业务实践、教学资料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对资源库建设的了解,有助于提高专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以行业研讨为平台,推进教师专业知识前沿化
2011年7月29日-8月6日,我院派张振和等6名专业老师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行的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第七届高职教育改革研讨会。本次会议以“探讨会计改革,共享资源成果,加强专业建设”为主题,重点研讨了会计准则体系、审计准则体系改革、内控制度、税收制度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会计学院的教学规范建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学构建与实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研讨等内容。了解了目前中国会计行业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重点内容,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最新情况有所掌握,会后,与参会的专家及全国30多家高职院校的同行进行了的研讨与交流,对于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无论是关于会计准则体系、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宏观层面,还是具体的会计教学规范等微观层面内容都有所收获。
4.以出国培训为媒介,推进教师教学理念国际化
暑假期间,我院王忠孝老师被学院派往新加坡学习,吕晓荣、陈京京老师被学院派往泰国学习。通过赴国外学习,教师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国外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新加坡理工学院的CDIO教学理论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及其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的开展等。赴国外学习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掌握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应用,利于保证职业教育的先进性,科学性。
5.以参观考察为手段,推进专业建设纵深化
利用2011年暑假,我院派遣吕晓荣等5名专业教师赴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参观、考察。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是国家首批100所示范学校之一,其会计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证券投资、保险等专业也独具特色。该校专业建设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核心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在科学的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构建了“三领域八模块”课程体系,建立认知实训—模拟岗位任务—实际岗位任务的实践教学系统。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国内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建设情况,尤其是我院有待进一步研究建设,而在被考察院校却是优势,甚至是强势的专业,对于指导我院相关专业建设向纵深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6.以下企业锻炼为途径,推进教师实践业务处理标准化
2011年暑假,我院派遣杨鑫慧老师到黑龙江禹冠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业务实践,实践时间为2011年7月至12月,自7月以来,通过这两个半月在事务所的实践,该老师对会计相关业务、审计的整个流程有所掌握,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以及审计过程需要的各种资料(营业执照、章程、合同、会议记录、三张表、审计工作底稿、验资报告等复印件)的具体处理标准都有所掌握。教师亲身体验到了审计工作的辛苦,与企业员工相处的过程也让教师懂得了团队协作的意义。通过下企业锻炼,让教师体验到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实践业务处理技能,明确了实践业务处理标准,对我院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
会计金融学院
2011年9月15日